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想惹惱兒牙醫師這麼說就對了

最後更新日期:2023 年 8 月
作者: 盧育成 兒牙醫師




這年頭要維護醫病關係,很困難,需要醫生、家長(兒童牙科還要算小病人本身)的努力。

要怎麼維持、維護醫病關係是個大哉問,不過,要破壞這關係很簡單,只要照著這篇文章,去跟你的兒童牙醫全部唸過一輪就對了!


今天怎麼沒有做治療?這樣還要收錢?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
有個傻瓜肚子很餓,買了一塊雞排,一杯珍奶,再配個蘿蔔糕,跟一塊鳳梨酥。他吃了雞排,覺得還有點餓,繼續吃蘿蔔糕;蘿蔔糕吃完還是有點呃,再來喝珍奶;珍奶喝玩覺得好像還差一點,最後再吃鳳梨酥;吃完鳳梨酥,他終於飽了。
傻瓜吃飽後有點後悔:原來吃這塊鳳梨酥才會飽,早知道我就不要買雞排、珍奶、蘿蔔糕了!浪費我的錢!
你今天想從台中去台北,想說我趕快來訂車票,你很努力勤奮的買到了早鳥票,結果你買的卻是往高雄的班次,那你就算買到了直達車、特快車,還是到不了台北。沒有前面的雞排珍奶,你只吃蘿蔔糕是不會飽的。

成功的治療,要先發現問題所在(是哪顆牙齒在痛?是蛀牙痛還是牙周病痛?),然後訂定出治療計畫(補牙?抽神經?做假牙?拔牙?),然後還要順利執行(狀況跟當初想的一不一樣?),都順利了,才能說這是一個好的治療。

發現問題、決定治療方向,執行都很重要,但沒有前面的步驟,就沒有後面幾步,所以我認為最重要而其實也是醫生價值所在是「知道問題在哪,該做什麼治療。」

許多家長會有「我今天照照 X 光就回去了,沒有治療!這樣還要收掛號費?」

但事實常常是,小朋友看牙已經有點緊張了,照 X 光說真的也不是太舒服的事情,而要讓家長知道小朋友的牙齒狀況、怎麼預防事情反覆發生、怎麼治療,半個小時可能就過去了。這些都是所謂的治療

治療,從了解你的問題就開始了。


乳牙都會換幹嘛治療?



「這個要做假牙?我們小時候也沒有在治療的啊?要為乳牙花錢??」

這個也是兒牙醫師常常聽到的疑問。乳牙會換沒有錯,不過一來換牙時間不一樣,門牙 6 歲就換了聽起來很快,可是後面的臼齒要到 10 ~ 12 歲才換!小朋友都要上國中了!3 歲就有的蛀牙你確定可以撐到 12 歲都不治療嗎?

以前的醫療風氣跟水準不高,可能牙齒不會痛沒有影響就放著,會痛可能連看牙醫都不去看拿正露丸塞著或擦個牙齒水不痛就沒事了。沒健保的時代,看牙醫的人可能比不上看鑲牙師(密醫)的人數...

不治療牙齒的可能代價是,換了恆牙之後繼續蛀牙、過早蛀牙造成長牙空間喪失而牙齒不整齊、咀嚼能力不好可能影響吸收...

醫療的觀念跟技術都在進步,古代可能隨便一個傷口就會細菌感染可能輕則截肢重則等死,現在有抗生素吃個幾天傷口貼個 ok 繃什麼事也沒有。

以前沒得選擇,現在有機會,你想選什麼給你的孩子?


可是我聽別人說...




「做假牙沒問題嗎?我聽朋友說很容易掉耶?」「我聽說我朋友說,蛀牙的時候就吃這個偏方就好了,不用抽神經啦!」怎麼好像醫生說的跟我們聽到的都不太一樣?

這個其實牽扯不少層面...首先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你今天去治療牙齒,順順利利好像是應該的,你完全不會覺得做假牙不會掉是什麼奇怪的事。你也不會聽到你朋友跟你說我假牙做了 6 年沒事,可是你可能會聽到朋友的假牙( 第 7 年 )壞了。

另外,是比例問題,我常舉例說有人抽菸抽了一輩子,沒有得肺癌,可是有人一輩子沒抽過菸,卻得了肺癌,難道我們要靠這兩個人就得出抽菸可以預防肺癌的結論嗎?醫療為了避免從單一個案去推算出錯誤的結論,常常會要收集幾千幾百人的資料來統計到底發生問題的機率會是多少。

這些研究醫療的證據等級分成很多等,最高等的叫做隨機對照試驗(RCT),次低的等級是單一個案,最低但還算可以參考的叫做專家意見(就是某某某醫師建議這樣做)。

而一些根本不是專家的人的意見是不納入參考的,譬如明明是念化學系卻以藥學系教授然後常常被別人叫醫師的人的意見根本不值得參考咦我在說誰?

你牙齒出事了,醫師跟你說你這個狀況可能要抽神經做假牙,樓下小吃攤老闆跟你說人最好不要抽神經,隔壁鄰居跟你說做假牙不好。這時候你會去聽誰的意見?

遇到狀況,請聽聽專業的意見。真的有疑問,請尋求第二個專家(醫師)意見,而不是問外行人的意見。


你就順便看一下





「還有一點時間,盧醫師你可以順便再幫弟弟也看一下牙齒嗎?」

媽媽就把弟弟叫過來,拉下口罩,直接嘴巴張開叫我看一下。

這種狀況,常常都會讓我心中三條線。

牙醫不好掛號是常見的事,好的兒童牙醫更是常見,但會有這樣的狀況,就是因為看牙就是需要這麼多時間。

牙齒的狀況很多、小孩的狀況更多,要判斷小孩的牙齒有什麼狀況,已經不容易,還要再去想現在該怎麼做、還有可能的原因、之後不要讓其他顆牙齒也發生類似的問題,真的需要一段時間。

「你就順便一下嘛!」

「很抱歉,我的治療跟檢查不是順便的事。」


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彼此的問題



以上舉的內容,全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經驗,而且不止一次,甚至是常常會在我以及其他同行身上發生,但我希望這些事情不要再繼續發生。

也還有許多沒提到的常見問題:不能只補一下就好了嗎、能不能順便一下、做這麼多治療有沒有打折啊...這些話會很容易讓牙醫師覺得他不該花時間跟你溝通。想要惹惱牙醫師嗎?全部說一輪就對了!

醫生和家長應該是同隊的隊友,而不是彼此競爭的敵手。

好的醫療,從來不會是又快又好,又便宜的。就算是大家手持有刷卡額度無限的健保卡也一樣。




延伸閱讀:


有蛀吾患:蛀牙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