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有個媽媽帶著小杰來,說想要問問小杰的門牙怎麼處理。
我看了一下,小杰的門牙已經從四方型變成了類似平行四邊形的樣子,跟他說這個是蛀牙喔!
「我就知道!」媽媽的語調有點複雜,證實了懷疑而開心,卻也煩惱著小孩的蛀牙該怎麼辦。
「我從小杰還小的時候就固定帶去給一個牙醫看,我從小杰牙齒有點白白的時候就開始問醫師這顆牙是不是有問題。
結果那個醫師都跟我說那個只是脫鈣!
我就這樣看他從正方形,慢慢凹一角,變成平行四邊形,醫師還是跟我說沒問題!」
我再仔細了檢查一次,不管怎麼看...這個就是個蛀牙(照片為示意圖,非當事人牙齒)。
最近還有另外一個小美的媽媽說,他都有讓小美定期去幼稚園塗氟,那邊的醫師都說沒問題,為什麼塗完才兩個月,來我們診所檢查時,卻發現有個大蛀牙,要到抽神經做牙套的地步了?
到底為什麼會變這樣?
幼稚園跟小學健檢只是快速篩檢
現在養小孩大不易,許多家長可能倆倆都需要上班才能撐起一個家,而兒童牙醫可能又不好預約,有時約到一兩個月都算常見。
現在又有不少幼兒園、還有小學都有跟牙醫師合作,會半年固定讓牙醫檢查跟塗氟。許多家長認為這樣就已經算足夠了,不需要再花那麼久的時間去找牙醫排隊預約檢查。
可是你們心中有概念這種健康檢查,醫師的看診時間有多少嗎?
平均下來可能是一人 3 分鐘。
只有手電筒,沒有 X 光。
通常只有面對面坐著,而不是標準的躺下來檢查。
除了鏡子沒有其他工具,牙齒上卡黑黑的東西你不知道是巧克力餅乾屑還是真的蛀牙。
有些小孩牙齒沒什麼問題的,真的很快就結束了。
有些牙齒蛀到都不見了,也沒什麼好說,也是一下就結束了。
最怕是那些剛開始的牙縫蛀牙,表面看不出來,必須要照 X 光才能確定的狀況。在工具不足還有時間壓力下,可能甚至連被篩檢到的機會都沒有,結果家長也以為真的就沒事,就這樣讓蛀牙慢慢的變大。
除此之外,兒童的牙齒健康需要家長的共同努力,健康檢查只有小孩跟牙醫師兩人在場,牙醫師無法好好的跟家長溝通說明小孩該注意的狀況,其實這樣的健檢可能真的就只有少少的篩檢功能。
在「一人 3 分鐘、姿勢差工具少、沒家長 」的健檢對上「一人至少 15 分鐘,甚至 30 分鐘、姿勢好工具多,家長就在旁邊 」的診所定期檢查來說,如果你真的沒有時間帶小孩去診所,那讓學校帶去檢查和塗氟會比沒有來得好。
而如果你願意多花一點心力與時間,我會建議還是好好的跟兒童牙醫約個時間檢查,你會得到更多更有幫助的結果。
快蛀牙的脫鈣
既然小杰媽媽提到脫鈣這個名詞,可能許多家長們都聽過(雖然也有很多人會說錯說成鈣化),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我都會跟家長說這個叫做快蛀牙。
健康的牙齒最外層會有一個像是玻璃一樣,晶瑩剔透會透光的牙釉質(琺瑯質),很平很完整。
脫鈣、快蛀牙的牙齒,會有一小塊位置變得不透光、像是磁磚、鋼琴鍵那樣的白色,這時候就要注意了。這種白不是牙垢、是刷不掉的,但表面上依然是平平的。
可是如果清潔沒有改善,牙齒就會正式變成蛀牙,牙齒會變黃、變黑,而且表面會開始變得凹凸不平,嚴重的話甚至會變成凹洞、缺角,最好就要找醫師去做處理了。
你要用二十年前的標準還是現在的標準?
在二十年前,可能有許多牙醫師是認為乳牙不需要治療的,甚至那些醫師到現在為止都還在繼續執業,繼續保持著這樣的標準。
所以不只是牙套,他可能會跟所有家長說,乳牙會換沒關係,不用補牙不用抽神經不用拔牙,緣分到了,自然會換牙。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一下。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們以前只用算盤還是活得很好,幫客人結帳或買菜算錢從來沒有出錯過,幹嘛使用手機、幹嘛使用網路,你會認同這樣子的說法嗎?
時代在變,我們希望把小孩子照顧得更好,牙齒是重要的一環,影響吃東西、影響美觀、影響將來的牙齒容不容易長歪。只要是我相信新一輩的牙醫,沒有人會跟家長說:乳牙不用治療。
事實上我昨天也去網路上搜一搜,發現還是有不少家長認為「乳牙不用補」、「第一家牙醫跟我說要抽神經要做牙套、第二家牙醫說這根本不用治療,還好我有找到第二家良心牙醫,不像第一家死要錢。」
就像故事的最後,其實我也沒有幫到小杰的忙,因為雖然小杰媽媽很清楚那個是蛀牙,但小杰媽媽卻無法說服小杰的其他家人,他們覺得小杰長期都有在檢查牙齒,怎麼可能有蛀牙而且蛀到要抽神經做牙套。
我喜歡前天一個家長跟我說的一句話:「我知道幫小孩檢查牙齒最好找專科醫師。」
祝大家都能找到適合的兒童牙醫,讓小孩可以健健康康的度過萬聖節!
追蹤新文章
延伸閱讀:
如何挑選兒童牙醫
小孩看牙一定要照 X 光嗎?
小孩蛀牙會多快?
帶小小孩去看人生第一個牙醫
01|塗氟不是讓幼稚園都帶去塗就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