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育成 兒童牙醫
一個蛀牙嚴重程度五顆星,全部牙齒有 80% 蛀牙的小孩,這些蛀牙離換牙的平均時間是 6 年,你知道今天這些牙齒至少一半要抽神經,而剩下的另一半也建議直接用個牙套套起來,不然依照小孩口腔清潔的狀況,大概 1 年內出問題,可能又要面臨拔牙的狀況。
家長一聽到你叫他要裝牙套,她雙手開始交叉於胸口,說:「不能抽神經後補起來就好嗎?」
你猜猜我會怎麼回答?
五種回答
A:其實...套牙套能讓小孩牙齒撐得更久,新牙齒不容易受影響、小孩對看牙印象正面、你也不用一直跑牙醫診所。
B:他不戴牙套的話大概撐不過一年,不想牙套的話乾脆拔掉可能對病人還比較好。
C:沒關係,我跟您說我的看法,您可以參考看看,要再問問別的醫師意見也可以。
D:我可以幫你補,但我真的不建議這樣子做,很有可能一年內就要再拔牙了...
E:不然這樣...這幾顆比較快換牙,我們補補看。可是這幾顆甚至要用到 8 年,真的該套起來啦。
如果你是家長,你比較希望聽到哪種答案呢?
寫下你的答案,再繼續看下去。
我的回答是...
面對這個家長,我最後的回答其實是 B → A → 媽媽表達乳牙會換,蛀到爛爛的剩牙根也沒關係 → C
但其實我也對不同的家長說過像是 D、E 的回答。
不同的情形說出不同的答案,以前我覺得好像是如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一個負面的行為。
但後來覺得給出專屬於一個人的治療計畫,這不是才是應該的嗎?如果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答案,那放個自動販賣機就好了。
高蛀牙風險的、我可以越大力的去用 A 或 B 選項,讓小孩承受最少的辛苦、讓家長最快從不斷帶看牙的過程解脫。
低蛀牙風險的,可以偏向 C、E 方法,照顧好小孩跟家長的心情,以最少的動作去維持住牙齒健康。
真的有難言之隱的,譬如我昨天的一個家長,小孩滿口的蛀牙,都不深,但全部有 60% 的牙齒都有蛀,我也覺得應該要用牙套去處理,但是...
1. 爸爸非常尊重醫師,雖然有不同的想法,但還是客客氣氣的,不會好像你是來討債的。
1. 爸爸非常尊重醫師,雖然有不同的想法,但還是客客氣氣的,不會好像你是來討債的。
2. 爸爸他們家有四個小孩,四個!其中兩個還是雙胞胎!
尤其四個小孩都是小男生,看得出來爸爸能讓小孩衣食無缺已經不容易了,平時連叫小孩進來診療間都有點費功夫,要讓每個小孩嘴巴都裝上個四五顆牙套真的是很大的壓力,所以我也盡量去幫爸爸以最低限度的去維持小孩牙齒狀況,而說出了 D 選項。
而這五種回答,其實也是上周末 Alex 老師幫我們分析每個人的談判風格所面對的五種面向。
五種談判風格
A 是合作,創造出雙方最大的利益。
B 是競爭,雙方要爭出個你贏我輸。
C 是迴避,閉上眼睛裝做我沒看到。
D 是遷就,對我不利但仍為你奉獻。
E 是妥協,各持己見不如各退一步。
風格不代表個性、不存在優劣、也不是天生就固定。
你可以靠著刻意的練習與訓練去做出不同的風格,重點是你做了什麼、和想要做什麼。
理論上好的談判者應該要五種風格兼具一點,我卻在上完一談就贏系列的課變得更加尖銳,五角缺一角。
眼裡容不下一顆沙
我在兩年後,遷就來到了歷史性的低分。
老師給另外一位類似狀況的學員的評語是:「這應該是你希望表達的形象,但不是你真正的模樣。」
但給我的評語卻是:「在你有能力之後,你會去打趴更多人,去爭取你覺得是對的事情。」
我有點震撼,但也覺得這似乎也不是太稀有的事情。
以我自己的牙醫生涯來說:
我雖然現在只看小孩牙齒,我也很早就知道我喜歡兒童牙醫,但我畢業後的第一份牙醫工作,是必須大人小孩都看的,不然大概我的薪水無法讓我念完牙醫研究所。
當能力不強時,我的選擇權不多,我的遷就、妥協可能就得多一點。
到了第二份工作時,我只有在診所真的忙不過來時,才會幫忙看一兩個成人病人。
到了現在,我可以完全不看成人病人,只靠兒童病人來養活自己。
我有辦法去選擇我要接哪些病人,不會因為少看了一個病人我就撐不下去,不會為了留住這個病人就必須去做出我覺得對小孩根本沒幫助的治療。
有能力之後,我更能去堅持我想做、還有我覺得應該做的事情。
了解自己、而不是委曲自己
我看到兩年後的自己的談判風格反而缺角的當下,自己其實是蠻失落的,覺得自己是不是越學越退步,反而成了一個更偏頗的人?
同場的朋友後來跟我說:這就是你啊。
「沒有好不好,你需要去了解你自己,但不需要讓你的對手知道怎麼攻擊你。」
本文的前幾段,我相信這不是Alex 要跟我們說的事情,也有許多人就算在一樣的情形下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有人就算能力滿滿,還是選擇犧牲自己,遷就他人;有人只想一步步做出成績;有人只想做出驚世駭俗的成就。沒有那個是對與錯,那就是他們自己。
能去接納理解這樣的自己,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長成這樣,還有知道自己哪邊可以調整一下,是我那天最大的收穫。
以前覺得直白叫做不做作,現在覺得毫不修飾的直白只是白目。
以前覺得長大必須要圓融,現在覺得一味的圓融對不起有能力的自己。
連我都不去做出改變,那還期待誰來做出改變?
「我還是原本的那個我,只是別人看起來不是這麼一回事而已。」這是小時候常被說膽小的 Alex 跟我們分享的話,現在沒有人會用膽小來形容他。
如果改變可以做到你想做的事,那就改變吧。
改變不是忘了自己,是讓自己更好的走下去。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