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Gmail、電腦檔案都可以快速整理的技巧,《打造第二大腦》應用

作者:盧育成 兒童牙醫


easy-facing-gmail


結論:善用封存、搜尋

  • 封存功能,把已經過時、暫時不會用到的信件檔案移到倉庫。
  • 篩選器搜尋,來找出你要現在要用的東西。
  • 延後行事曆,讓有時效性的東西自動出現。
  • 讓大腦、眼睛只看重要的事情,釋放你的注意力。


累積不整理會分散你注意力



unread-3000-email


「不是才整理過,怎麼 email 就又變成 700 多封?」這是一年以前大賢者打開 email 崩潰時說的話,那時候她花了好幾天慢慢整理,總算整理完畢。

結果一年過後,大賢者又崩潰一次「 怎麼又變 3,000 多封了?!」

跟一些上班族不同,對一般受僱牙醫來說,有需要才開 email 是很正常的,可能一個禮拜、一個月才開一次,就已經算比較頻繁了。

我因為現在有在寫給牙醫的電子報、也在訂閱其他電子報,所以算是幾乎天天都會收 email 的。

以前我也是信箱有從大學時期累積到現在的上千封信件,但現在收件匣只剩下不到一頁的信,看起來非常舒服。

我們的專注力有限,應用一些小技巧,就可以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需要關心的地方。


整理數位檔案跟現實東西的不同:封存



Screenshot_20240926-162007_Gmail~2


archive-email-to-0


相信大家都有整理房間、屋子的經驗,像我以前很愛買書跟漫畫,但隨著書櫃越來越滿,總是要取捨,哪些該繼續留下、哪些該乾脆出清。

出清又要去煩惱是要乾脆丟掉、還是賣人、送人,佔據我很多心神在整理東西。

整理實體的物品因為家中位置有限,一旦出清之後可能就很難拿回來,所以斷捨離是一件很難的動作。

整理數位檔案不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整理東西,不需要去刪除它,我們只要封存它就可以了。

如果是 gmail,或一些筆記軟體、信件軟體,大部分都有封存這個功能。

如果是電腦檔案,你就創造一個資料夾,叫「封存」、「 結束了」、「 done 」之類你知道意思的東西,把不要用的檔案移進去。

封存的意思是,我把它擺到倉庫去,檔案還是在,只是我不用每天看到它。

所以不管是 3,000 多封 email,或是 700 封 email,你可以把超過一個月以上的信,先全部封存,瞬間可能只剩下 10 封信,你再去慢慢篩選,哪些也封存起來,哪些可以能還要用,我先把它擺著。

譬如說,我買得東西還沒寄來,先放著;我帳單還沒繳、先放著。但是東西寄到了,那購買完成的信就可以封存了;帳單繳完了,就可以封存了。

之後的信,看完就可以直接封存,減少信件慢慢累積的機會;如果不常收信,也可以固定一段時間,如一個月,就把一個月以上沒看到得東西全部封存,再慢慢選哪些須要處理、哪些之後再找就好。

你不需要下決心捨棄這些檔案,只要把它封存起來,心情就會好許多。


用搜尋、延後來找出你需要的東西



Delay-email


現實中,只是單純把所有東西丟進倉庫,這不是一個好的整理方法,因為我們要用某個東西的時候可能很難拿出來。

但是數位檔案不一樣,我們可以用搜尋把它找出來,如果是信件的話,還可以主動讓他跳出來。

譬如說假設我 11/20 號要出國,機票我已經訂好了,可是在出國前,機票的資訊對我來說可能不太重要。我可以先設定把這個機票的確認信延後到 11/17 再跑回收件匣,這樣這段時間,這封信不會一直在我眼前,但真正要用的時候,他就會自動跑出來,讓我確認班機資訊。

或是我也可以直接封存起來,要找的時候再搜尋 "機票"、"11/20" 之類的關鍵字,把它找出來,還是可以撈到我們要的資訊,可是他平時不會佔據我們的視線跟注意力。

想好我們要怎麼找出來、用延後、計時器讓東西自動出現在我們眼前,也可以減低我們的大腦負擔。


設好標籤、檔名、篩選器來方便我們尋找



filter-email-gmail


search-result


而這樣子能成功的關鍵,就是我們要能成功的找出我們要的資訊。

如果是 email,我們可以用篩選器來把我們的目標加上標籤或特定的資料夾,讓我們很簡單的找出信件。

譬如說每期的電費都會有固定的寄信地址、寄信標題,我就可以預設當收到這樣的信,就給它加上 「台電電費」的標籤,下次要找就很好找,甚至還可以直接收到就封存,不要出現在資料夾,降低你用腦的時間。

標籤檔名也都是,可以先想想,如果自己想要找這篇文章、這個照片或影片,你會用什麼關鍵字搜尋?是 gmail?封存?或是整理技巧?

把檔名設定好、標籤設定好,你比較好再次找出這東西。

這東西是很個人化的,所以只有你自己可以幫自己的忙。


推薦閱讀《打造第二大腦》



building-second-brain


這些概念基本上是從《打造第二大腦》這本書的概念出來的,聽過作者本人的演講、朋友聽完的心得分享、還有我自己實踐好幾次,覺得很有幫助的做法。

裡面還有提到的 PCAA 整理法,也很有幫助,依照使用頻率,把正在用、最常用得東西擺在顯眼處,把不常用、甚至不會再用得東西放到倉庫,但知道去哪裡找他,這個概念,幫助我整理檔案、信件很多,有興趣的推薦大家去看看這本打造第二大腦,讓自己的大腦減壓,更有活力。


在 FB 討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