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育成 兒童牙醫
先說結論:常被誤會怪東西的正常結構
- 上顎門牙後測的牙齦皺摺,像毛毛蟲的凸起。
- 上顎門牙內側的門牙乳凸,一個橢圓形的肉球。
- 臉頰黏膜被臼齒磨出來的繭,對應牙齒咬住的位置的白色線條。
- 上顎臉頰的唾液腺出口:在上面第五顆第六顆牙齒位置的一個小凸起。
- 牙齒底下的牙齦區域紅紅黑黑白白的顏色。
家長會緊張但其實一直都在嘴巴裡面
「盧醫師,上次你幫他抽完神經的牙齒,後面長了一球東西,是不是治療出問題了?」
但嘴巴裡面其實有很多東西,其實一直都在嘴巴裡面,只是我們平時沒有注意,所以沒有發現。
當我們細心一看,尤其是剛治療完牙齒,家長總是會特別注意牙齒周圍狀況,就會突然發現嘴巴「長了怪東西」,然後緊張兮兮的來看牙。
但其實絕大多數家長發現的都是正常的構造。
有什麼情況呢?我們就一一說給大家聽。
上顎門牙內側的牙齦皺摺
我們先說第一個,位於上顎門牙的內側牙齦區域,很多人會認為牙齦就應該是平平的。
但有的家長就會跟我說:「醫生,他那邊長了一個凸凸的肉塊,他是不是什麼感染啊?」尤其最近腸病毒這麼多。家長就很緊張,趕快帶來看醫生。
其實,這個東西並不是什麼病症。我不知道它的中文名稱是什麼,但英文叫做 Rugae。
我去查了一下,它的意思其實是一些皺褶和凸起,位於上顎門牙內側的地方。
這些皺褶和凸起,大概一條會有兩三 mm 寬、大約半公分長,一條一條彎彎曲曲的,像毛毛蟲一樣扭來扭去的小凸起。
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作用呢?有一些幫助嘴巴吞嚥的功能。
由於它長的位置在上顎內側,這個角度通常我們很難看到自己的嘴巴內部,除了牙醫之外,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上顎有這樣的構造。
所以,家長在幫小朋友刷牙的時候,我們建議讓小朋友躺著刷牙,這樣就有機會看到小朋友上顎有這些像毛毛蟲一樣的條狀分布,這是完全正常的生理結構。
上門牙內側的門牙乳突
第二個會被誤會的構造就在第一個附近,我們叫 incisive papilla,中文叫門牙乳凸, 也是在上顎兩顆門牙的正後方牙齦區,會有一個特別圓、大小約半公分寬、一公分長的的圓形凸起。
這個地方其實是骨頭有一個洞在那邊,一些感覺神經會從那個洞跑出來,所以上麻藥如果打到這邊會特別的痛,而這個乳凸就會把那個洞蓋起來,看起來就澎澎的,這也是正常的結構。
可是當我們治療完上顎中間的門牙後,因為治療過的關係會特別注意這個區域。他們的舌頭舔一舔,然後就會說:「醫生,我這邊腫起來了,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其實,這個地方本來就有一個像橢圓形的小凸起,完全正常,無需擔心。
臉頰黏膜被牙齒磨出來的繭
第三個跟第四個也可以一起講,我們先說第三個,是在我們左右臉頰的內側年末,靠近後面臼齒、後面牙齒咬起來的對應的位置,這邊的臉頰黏膜有時候會看到一條白白的、水平方向的線,有時候還會微微凸起。
這條線在英文中叫做 Linea alba,翻成白話文就是「一條白色的線」。
這個東西是什麼呢?它其實是因為我們上下牙齒咬合時,咬合高度可能會與臉頰的內側黏膜稍微摩擦所造成的。
這就像我們手提重物時,手指根部的地方會長繭一樣。
當臉頰黏膜因為吃東西的過程中反覆摩擦,就會形成一條像繭一樣的白色線條。
有些人臉頰比較緊繃,牙齦的線甚至會稍微陷入牙齒的中間一點,讓這條白色線看起來有點翹翹的。
不過,這些情況無論如何都是正常的生理構造,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由於小朋友的臉頰黏膜比較嫩,咬東西的力道也比較弱,所以通常不太會出現這種繭。
但是,隨著小朋友上小學之後,可能就會慢慢看到兩邊臉頰各有一條白色的線,方向與牙齒的排列一致。這個現象是正常的,通常不會有問題。
在上顎臼齒旁邊的大唾液腺開口
第四個家長常常問的東西,是在我們剛剛說的地方附近,也是在左右的臉頰,不過這次是比較靠近上排牙尺的高度、位置也比較深,會再從中間往後大概第五、第六顆牙齒附近的位置,這邊的黏膜有一個小小的球狀凸起。
這個小凸點是什麼呢?其實它是我們嘴巴裡的一個唾液腺出口,也就是分泌口水的地方。嘴巴裡的黏膜底下平時有很多小唾液腺,就像我們皮膚有汗腺、會流汗一樣,黏膜有很多分泌口水的地方,讓黏膜濕濕滑滑的。
可是這些口水沒辦法讓食物充分的濕潤,我們需要更大的唾液腺來幫助分泌口水,其中一個大唾液腺體叫做腮腺,他位在太陽穴附近,分泌出來的口水會從經過一個像水管的管路,就像我們從水塔引留到我們家的水龍頭一樣,從上顎第五、第六顆牙齒的外側注入口腔,幫助我們進食。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牙結石容易堆積在特定位置。像,舌頭下方有一個大唾液腺出口,所以下面門牙尤其內側容易堆積牙結石。
同樣地,我們也發現不少小孩在上顎臼齒的外側、靠近臉頰的地方,也容易堆積牙結石,因為那裡有唾液腺的出口。
唾液的分泌量多,雖然可以降低蛀牙的風險,但如果刷牙不乾淨,就容易形成牙結石。所以,家長如果看到臉頰上有一個凸起的小點,不必過於擔心,那只是唾液腺的出口,是正常的構造。但同時也要注意這些位置的口腔清潔,以防牙結石的堆積。
牙齦底部的紅色白色黑色線條或區塊
第五個家長常問的位置是牙齒底部附近,常常有家長指著牙齒下方大概兩公分的牙齦說:「醫生,他牙齦這邊特別白的、是不是長了奇怪的東西?」
這些家長問的位置不太一樣,有時是上顎,有時是下顎,但總的來說都是在牙齒底部的的牙齦區域、或是跟在靠近骨頭支撐度的區域。
而且除了白白的家長會擔心,有的家長擔心紅紅的,甚至有的家長擔心他黑黑的,問題很多種。
首先,有些人的牙齦顏色偏黑,這通常就像皮膚一樣,是因為黑色素的分布不同。即使都是台灣人,作為黃種人,每個人的皮膚顏色也會有些差異。同樣地,有些小朋友天生牙齦的顏色會偏黑,這是正常的,沒有關係。
至於一般小朋友的牙齦顏色,通常是偏紅或偏白,這其實與血管的分布有關。如果該區域血管分布多,血液供應充足,就會看起來偏紅;如果血管相對少,就會顯得白一些。
不管牙齦顏色是偏紅還是偏白,這些通常都沒有什麼問題,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
甚至有些人因為骨頭比較厚,或者是準備要長牙了,骨頭會特別再膨脹一點點,這些現象其實都還在正常的範圍內,不需要過度擔心。
如果家長對此感到煩惱,可以帶小朋友去找醫生檢查一下,以確保沒有其他問題。
不過,絕大部分情況下,這個區域通常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基本上是正常的生理變化。
家長真正該注意的是牙齦膿包
其實所有嘴巴的問題,除了蛀牙、換牙、之外,家長在嘴巴這一區真正該注意的是牙齦上是否有長膿包。
它可能小小的,就像青春痘一樣,或是比較大,可能會像豌豆甚至更大一點的大小,外觀可能看起來水水的,裡面有白白的膿,或者有紅紅的血。
如果在牙齦上看到這樣的膿包,摸起來是軟的,通常最好趕快去看醫生,看要怎麼治療。
而如果摸起來像是骨頭上面蓋了一層皮的這種硬度,通常是不用太擔心的。
不過沒關係,還是建議家長在發現有問題時,可以就去找醫生檢查,就算最後檢查完沒事,自己也會比較放心。
建議家長定期每三到六個月帶小朋友去看牙醫,不一定要有問題才去檢查,早期發現和處理會比較輕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