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育成 兒童牙醫
看牙時唱歌讓小孩放鬆
上禮拜一邊哼著歌,一邊幫小病人檢查牙齒。
小病人聽到我的聲音就笑著問我:「盧叔叔,你在唱歌喔。」
「對啊,看牙要開開心心的啊。」
能開心的為什麼要愁眉苦臉?
防得了蛀牙、防不了意外
上禮拜我有個病人小翰,他不到三歲,結果牙齒因為撞到而引起神經發炎,牙齦長膿包,家長其實有點懊惱,明明牙齒已經照顧得很好了,結果竟然是跌倒撞到牙齒,造成小翰還是得這麼小就治療牙齒。
牙齒還算健康,基本上抽完神經加牙套就可以保留。
牙齒是順利做完了,結果小翰體力很好,幾乎全程 80% 的時間都在哭,只是從前面的大哭,像是在表達「我很緊張,趕快把我放開!」一樣,到後面越哭越小聲,比較像是在說「可以了喔,我還在不開心喔,該放我出去了吧?」
到最後小翰甚至睡著了,媽媽還跑近一點確認小孩沒問題。
「睡著了?太厲害了吧!沒關係,只要還有呼吸就好,盧醫師你可以繼續沒關係。」媽媽有點驚訝,還叫出去講電話的先生過來一起來看。
雖然小小病人無法很直接的用言語來溝通,但是當他發現治療的過程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痛,而哭鬧掙扎又沒有用的時候,不一定會睡著,但越看越鎮靜的狀況其實蠻常見的,有時候我們還會順勢把束縛板打開,讓小孩學習怎麼去配合看牙,而不是只用哭鬧的方法來表達。
束縛板治療完牙齒的照片引起討論
不過畢竟看牙時間比較久,加上小翰也哭了幾乎整場,結束之後,我看到地上一攤汗水跟淚水交織的小水窪,就拍照放在 threads 上。
就引起許多討論。
有人說她小時候也是這樣,到現在長大也還是害怕看牙醫。
的確,我相信有這樣的病人存在,就像我聽到有些醫師在面對一般可溝通的病人,四歲、甚至五歲,都還是用束縛板當作唯一跟小孩行為管理的方法。
隨著小孩身心發展的不同,使用適合的工具是重要的。
工具用不好,有可能引起不好的結果的。
同樣的,好好使用下,鴉片(嗎啡)、K 他命 ( Ketamine ) ,是目前醫療上仍會使用的止痛藥。
像這次小翰治療的過程,他的確是緊張哭鬧了很久,但起來之後,小翰也只是去找爸媽討抱抱,然後就好奇地看剛剛他躺在什麼地方,冷靜地照 X 光、換衣服,離開時還能笑笑地跟我說掰掰。
辛苦一時,換來之後牙齒健康,小孩檢查快速,我自己覺得是很值得的。
重點是,辛苦做完治療之後的下一次,下下一次,小孩能簡單地看牙齒就好,還是又是下一輪治療?
家長是兒童牙醫跟小孩中間的重要角色
而網路上有些討論說,這些家長怎麼這麼可惡,放任小孩哭鬧。
我想說,其實小翰家長在看牙的過程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家長沒有說:「醫生叔叔壞壞,我等下幫你打他。」這種會引起醫生病人對立的話,反而媽媽不停地跟小翰說:「盧醫師在幫你抓蛀牙蟲蟲,弄乾淨了牙齒就變得很漂亮啦。」
結束時媽媽也是對小翰說:「哇,盧醫師幫你的牙齒弄得好漂亮喔!等下要謝謝叔叔喔!」幫忙搭起醫生跟小翰的友誼橋樑,小翰也很配合地接受,有跟我說了一聲謝謝。
所以跟網友們想像中的粗心家長,實在是差距很大。
費用是考慮治療的一個面向,但不是所有的因素,歡迎家長們治療前跟醫師好好討論,才能找到最適合、最符合家長期待的治療方法。
有了家長的幫忙,才能讓兒童牙醫幫小孩看牙的過程更順利。
看牙可以是開心的
回到最一開始的病人,包含他在內,我會盡量在看牙的過程營造快樂的氣氛,雖然嘴巴有工具在動來動去、或是氟漆的味道對大部分小孩來說,真的不太開心。
但至少一下下就過去了。
甚至我簡單哼個歌就能逗笑一個小孩,讓小孩能多願意忍受一些不舒服,或是只要三個月到半年來檢查一下就好了,還可以去遊戲室玩,或是領一個小獎品回去,就算是以前曾經使用束縛板看牙的小孩,也還是能開心地回來找我檢查牙齒,哼個歌沒有損失什麼。
哼歌這個動作,是以前我台北的老闆教我的事情,就是希望病人心情愉快。
雖然意外不可防,但定期的檢查,讓小孩每次來的狀況都很簡單,可以不用走到那些網友的 bad ending : 從此看牙都會緊張發抖。
不過永遠都還有機會改變,找到適合自己( 和小孩 )的醫師,建立互信關係,定期檢查,讓看牙也能開開心心的。
張貼留言